2.2 監測時間及工況記錄
記錄每次開展自行監測的時間,以及開展自行監測時的生產工況。
2.3 監測分析方法、依據和儀器
監測分析方法、依據及儀器見表2。
表2 監測分析方法、依據和儀器
監測因子 |
監測分析方法 |
方法來源 |
檢出限 |
監測儀器 |
名稱 |
型號 |
廢水 |
COD |
重鉻酸鹽法 |
GB11914-1989 |
80 |
COD在線分析儀 |
LFCOD-2002 |
氨氮 |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
|
10 |
氨氮在線分析儀 |
EST-2004 |
PH |
玻璃電極法 |
GB/T 6920-1986 |
6~9 |
pH計 |
PHS-2F |
BOD5 |
稀釋與接種法 |
HJ 505-2009 |
30 |
生化培養箱 |
SPX-100B-Z |
懸浮物 |
重量法 |
GB/T11901-1989 |
50 |
電子天平 |
BSA224S |
色度 |
稀釋倍數法 |
GB/T 11903-1989 |
50 |
/ |
/ |
總氮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 636-2012 |
15 |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
UV-765 |
總磷 |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
GB/T11893-1989 |
1.0 |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
UV-765 |
噪聲 |
廠界噪聲 |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
GB 12348-2008 |
|
多功能聲級儀 |
AWA5680 |
2.4 監測質量保證措施
2.4.1此次監測方式選擇“手工監測與自動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2.4.1.1 自動監測的指標有:化學需氧量、氨氮。本司按照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自動監控技術規范的要求安裝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并通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采用在線全天連續監測。
2.4.1.2 手工監測指標有:廢水(pH、BOD5、懸浮物、色度、總氮、總磷)、廠界噪聲。
2.4.2監測過程嚴格按各項污染物監測方法和其他有關技術規范進行。
2.4.3監測所用計量儀器均應經過計量部門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2.4.4水樣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樣;實驗室分析過程加不少于10%的平行樣;對可以得到標準樣品或質量控制樣品的項目,在分析的同時做10%質控樣品分析;對無標準樣品或質控樣品的項目,且可進行加標回收測試的,在分析的同時做10%加標回收樣品分析。
2.4.5噪聲測量前后用標準聲源對聲級計進行了校準,測量前后儀器的示值偏差值應小于0.5dB。
3、執行標準
各污染因子排放標準限值見表3。
表3 各污染因子排放標準限值
污染物類別 |
監測點位 |
污染因子 |
執行標準 |
標準限值 |
單位 |
廢水 |
上隆紙業污廢水排放口 |
COD |
《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表3 |
60 |
mg/L |
氨氮 |
5 |
PH值 |
《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表2 |
6—9 |
BOD5 |
20 |
懸浮物 |
30 |
色度 |
50 |
總氮 |
12 |
總磷 |
0.8 |
廠界噪聲 |
東南角 |
廠界噪聲 |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3類標準 |
晝間≤65
夜間≤55 |
dB |
西南角 |
西北角 |
東北角 |
4、監測結果的公開
4.1 監測結果的公開時限
采用自動監測的,全天連續監測;廢水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每兩小時上傳一次。
委托監測:廢水(pH、BOD5、懸浮物、色度、總氮、總磷)每月上傳一次;廠界噪聲每季度上傳一次。
4.2 監測結果的公開方式
通過“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綜合管理平臺”上傳數據;網址是http://www-entser.gdep.gov.cn/login.jsp
5、監測方案的實施
本監測方案于2016年1月1日開始執行。
附件1
主要生產設備如下表:
項目 |
設備名稱 |
型號 |
數量 |
備注 |
紙機 |
4600/600、4600/600長網紙機各1臺 |
附屬設備 |
水力碎漿機 |
60m3 |
3臺 |
|
磨漿機 |
1250mm |
2臺 |
|
纖維分離機 |
1000型 |
3臺 |
|
高濃除砂機 |
368 |
8臺 |
|
旋翼篩 |
ZSL13 |
16臺 |
|
升流篩 |
4平方米、8平方米 |
各4臺 |
|
低濃除砂機 |
610 |
128個 |
|
分散機 |
400噸/天 |
1臺 |
|
130噸硫化床鍋爐 |
XTG-130/3.82-M |
1臺 |
常用,運行工況達到90%以上 |
15000汽輪機 |
C15-3.43/0.49 |
1臺 |
常用,運行工況達到90%以上 |
18000KW發電機 |
QFW-18-2 10.5KV |
1臺 |
常用,運行工況達到90%以上 |
附件2:造紙工藝
附件3:制漿工藝(注:沒有使用含氯漂白的工藝)
附件4: 造紙廢水處理工藝
流程說明:
廢水由生產車間自流經格柵攔污,去除較大的懸、漂浮物后流入集水井,經斜篩過濾后進入集水(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均,約有18000噸/天廢水直接回用于生產,其余42000噸/天廢水再經泵至高效一體化反應器底部,并投加一定的化學藥劑(PAM、PAC),廢水再裝置內與混凝劑混合反應,形成絮凝體,這些絮凝體在凈化器內形成一個穩定的,可連續自動更新的吸附過濾流化床,令污染物起到活性炭的作用,使進入的污水除了得到平;炷磻蟮墓桃悍蛛x效果外,還可以讓污水得到過濾和吸附的凈化處理,處理后上部清水由輻射集水槽匯集流出。分離出的泥渣沉入分離區底部,經噴嘴吸入與進水混合,繼續循環使用,過濃的泥渣層泥渣由重力法排泥流出,進入污泥罐。
物化出水12000m
3/d進入生化水解預處理塔和水解酸化池,其余部分全部回用于車間。水解預處理塔和水解酸化池采用脈沖布水,由池底均勻布水,通過池頂收水槽出水(收水槽以下設置擋泥折波板以防污泥流失)。利用厭氧細菌及水解作用使高分子污染物降解成低分子污染物,增大BOD
5/COD值,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經水解預處理塔和水解酸化處理后的廢水再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接觸氧化池內裝立體網狀填料,廢水與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及呈懸浮狀態的活性污泥充分接觸,其中的懸浮固體和膠體物質被活性污泥快速吸附,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部分用作自身營養物質,部分轉化為簡單無機物(CO
2和H
2O)最終從廢水中去除。為增加廢水中的養料,在接觸氧化池中人工投入尿素、磷酸三鈉等營養物質,促進細菌繁殖,具體投藥量由調試確定,尿素、磷肥等投藥量各位25~40Kg/d。
經接觸氧化處理后的混合液流入斜管二沉池,將水中的懸浮物及生物污泥與水分離,沉淀后的出水即可達到排放。
一體化設備排出的污泥流入污泥罐進行無怒濃縮,然后部分回用于車間造紙,部分通過壓濾機壓濾后外運填埋。平流斜管沉淀池排出的生化污泥大部分經提升泵回流至水解酸化池消化,剩余污泥泵至污泥罐進行污泥濃縮,然后通過壓濾機壓濾后外運填埋。